首页 > 正文

南阳:法治护航 培优环境

时间:2025-03-17 来源: 阅读次数:
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法治的细节,体现在老百姓的柴米油盐中;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温度,彰显在各类经营主体的百业烟火中。

当下,全市各级各部门锚定“五聚五提”总目标,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美誉度、要素资源保障度,以更高标准、更大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为南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。

法治之力赋能发展

春日的淅川,各工业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、赶订单、扩产能,全力以赴拼经济、稳增长,处处迸发出奋战“开门红”的最强音。作为“单项冠军”的淅川淅减公司,新年伊始就打开了上汽奥迪、雷诺等汽车零部件的新市场,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企业铆足干劲,要在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。

“企业能大展拳脚,离不开优良的法治环境。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也是最有效的定心丸。”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军对南阳的法治环境充满信心。

面对市场竞争,民营企业担心的从来不是竞争有多激烈,而是竞争条件是否公平。去年,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冒用“淅川减振器”“淅减”“CIJAN”标志侵害企业的行为作出依法判决,保护了企业权益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法治是最好营商环境”的工作理念。

桐柏是全国知名的茶乡,拥有诸多茶企和相关从业人员。针对部分从外地低价购茶标称“桐柏茶”高价出售,损害茶企茶农合法利益等问题,县检察院多次组织驻站人大代表召开联席会议,商讨解决对策,通过公开听证对此类民事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,侵权方对受损茶企作出经济补偿,并承诺不再发生侵权行为。该案件采用“检察+人大”工作机制,持续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,被评为“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”。

一个个真实案例,映射出南阳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决心和毅力。

去年,全市政法各级各部门提高站位夯实基础,以法治理念让经营主体运营更加安全、更加放心——全省重点项目有104个在南阳,位列全省第二名,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,让经营者对投资南阳,投资未来充满信心。

监管有力度更有温度

良法是善治的前提。

我市对不规范执法、生硬执法、过度执法等问题,出台《涉企轻微违法行为“首违不罚”暂行规定》,对企业及企业家首次轻微违法,实行事前预警告诫、事中纠正制止、事后教育规范,引导涉案企业自行纠正或杜绝违法行为,全面提升企业满意度;实行“扫码入企”,打造法治诚信“金品牌”,推动助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,执法人员只帮忙、不添乱,让企业有更多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获得感。

在建设路高济隆泰大药房,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执法人员进门第一件事,就是用手机扫描“清廉护航码”。执法人员郑飞说:“扫码后,企业和执法人员双方可以互验身份,同时,执法情况会自动上传到我们监督平台,完成云备案。”药房店长表示,通过“扫码入企”,感觉执法更规范了,企业经营起来更安心了。

无论是小门店还是大企业,按照提前扫码、入企申请、领导审批、凭码入企、线上记录、现场评议、上传检查结果、监管执纪等流程,“扫码入企”已经成为我市执法的标准化流程。

截至目前,全市589个单位1.6万名执法人员信息录入平台,申请执法4300余次,打通了执法、监督、服务全链条,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。

司法联动畅通服务

法治环境好坏,最终落脚点还是司法服务的效能。

3年以来,全市政法机关为企业开展各类法治宣讲活动4000余场次,发放防范建议提醒告知书万余份。建立企业个性化法治需求清单制度,依托政法各单位门户网站、“两微一端”、服务热线等,畅通企业投诉快处绿色通道,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“事事有结果、件件有回音”。

聚焦“服务”,依托“在线立案”“在线诉讼”“互联网+公安政务”“在线法律服务”等线上服务平台,推动“商会+法院”调解机制全覆盖,全面升级诉讼服务中心、检察服务中心,完善立案登记、繁简分流、调解速裁等服务标准和工作清单,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品质、多元化法治服务。

市委政法委还联合金融监管部门、行业协会、商事仲裁等机构,织密涉金融纠纷化解网络;连续发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《年度十大典型案例》,千方百计亲商、暖商、稳商;成立危困企业识别中心,在全省率先启动“智慧破产”系统,打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
一系列有力的举措,一个个暖心的行动,为南阳加快建设现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营造了良好环境。

来源:南阳日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