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情概况
【面积】2.66万平方公里
【户籍人口】1226万人 (2024年)
【邮编】473000
【区号】0377
【区划】辖邓州市、宛城区、卧龙区、南召县、方城县、西峡县、镇平县、内乡县、淅川县、社旗县、唐河县、新野县、桐柏县、高新区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、官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、卧龙综合保税区。
南阳古称“宛”,位于河南省西南部、豫鄂陕三省交界处,因地处伏牛山之南、汉水之北而得名,境内三面环山、中部平坦、南部敞开,素称“南阳盆地”。南阳钟灵毓秀、物华天宝、生态良好,总面积2.66万平方公里、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/6,户籍人口1226万人、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/10,是河南省面积最大、户籍人口最多、经济总量第三的省辖市,现辖1市2区10县、1个国家级高新区、1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、2个工区、1个综合保税区,243个乡镇(街道)。南阳是全国文明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中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、国家森林城市,是河南省副中心城市。
历史悠久、文化厚重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南阳有7000年文明史、2800多年建城史,是楚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。春秋时楚置宛邑;秦置南阳郡,始称南阳,是全国36郡之一,为省级行政架构;战国时期,南阳是闻名全国的冶铁中心;西汉时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;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,故有“南都”“帝乡”之称。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,拥有中国最早的古长城——楚长城,全国存量最多、规模最大、建馆最早的汉画石刻艺术博物馆——汉画馆,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府级官署衙门——南阳府衙,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衙——内乡县衙,此外还有医圣祠、武侯祠等名人祠堂。南阳人杰地灵、英才辈出,曾哺育出商圣范蠡、科圣张衡、医圣张仲景、智圣诸葛亮等历史名人,仅史书记载的南阳籍名人就有800多位,诗仙李白写诗赞叹:“此地多英豪,邈然不可攀”。近现代,以杨廷宝等为代表的南阳院士群体,以冯友兰等为代表的南阳教育家群体,以张文显等为代表的南阳法学家群体,以二月河等为代表的南阳作家群体蜚声全国,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祖居地。南阳有“河南院士之乡”的美誉,南阳籍“两院”院士约占河南籍院士总数近1/4。南阳还是革命之城,南阳会战成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,被记入史册;1948年11月,南阳全境解放,毛泽东为新华社亲笔写下《中原我军占领南阳》的电讯消息。
风光秀丽,景色优美。南阳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,是长江、黄河、淮河的自然分水岭,自然景观兼容南秀北雄。号称“中华大地的脊梁”的伏牛山雄伟壮观,姿态万千,200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。其中的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宝天曼林海莽莽,郁郁葱葱,生物呈多样性分布,一派原始森林风光,为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生态区,是豫西南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和避暑胜地;西峡老界岭是八百里伏牛山的最高顶,这里山峰奇秀,古树参天;南召真武顶风景区位于伏牛山腹地,奇峰竞秀,满目涌翠。被誉为二十世纪世界重大科学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群规模大、种类全、保存完整,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;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是世界唯一一座恐龙蛋化石原址展馆,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丹江水库烟波浩淼,一碧万顷。千里淮河发源地、中国革命根据地之一桐柏山钟灵毓秀,风景如画。母亲河白河穿越南阳中心城区,形成了北方城市少有的万亩碧水扬波的壮观景象,它与横卧城区北部的独山相呼应,构成了一幅“青山横北郭,白水绕东城”的山水画图,成为南阳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。全市有A级景区71家,4A级旅游景区26家。
生态优良、资源丰富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、东西地理交汇处,横跨黄河、淮河、长江三大流域,气候温和、生态良好,是千里淮河发源地,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4条、水库517座,水资源总量居全省前列,有“北方水城”之称。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,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全部、二级保护区的大部分都在南阳境内,中线工程南阳段总干渠长185.5公里、占全长1/7,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以上标准,已累计向北方送水超680亿立方米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功能区,林地面积约占全省的1/4,森林覆盖率达40.51%、高于全省15.09个百分点。境内有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、湿地公园10个、森林公园15个,宝天曼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“世界生物圈保护区”“国家地质公园”。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工程粮食核心产区,素有“中州粮仓”之称,耕地面积1478万亩,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40亿斤左右,约占全省的1/10、全国的1%,是全国重要的粮、棉、油生产基地和中药材、食用菌、黄牛等特色产业基地,肉禽蛋奶产量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,拥有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上市企业——牧原集团。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,境内有中药资源2356种,其中以“八大宛药”为代表的道地名优药材30余种。作为中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,载入《河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》的矿产地386处,探明矿产品85种,已查明储量的46种,已开发利用的36种,其中天然碱储量世界第二、亚洲第一,矽线石、石墨、银矿、铜矿储量全省第一,金矿、石油储量居全省第二。独山玉是全国四大名玉之一。月季花闻名天下。
产业完备、活力迸发。工业共有39个行业大类、1.3万多种产品,是河南省工业门类最齐全、产业配套最强的省辖市之一。初步形成了“7+17”的重点产业链群,超硬及硬质合金新材料产业获评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,生物医药、光电信息产业被列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。拥有1590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,院士工作站5家、全省第2,牧原实验室被纳入省实验室体系。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交流关系,是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。卧龙综合保税区是全省第二家综保区,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零售进口试点城市。
区位独特、交通便利。作为水陆交通重镇,西汉时“商遍天下、富冠海内”,明清时有“南船北马”之说,是“万里茶道”水路陆路交会处和重要的中转站。进入新时代,焦枝、宁西铁路在南阳“十”字交汇,郑渝高铁、浩吉铁路建成通车;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;唐河航运工程开工建设,借助汉江、长江“黄金水道”,将再现通江达海的辉煌;南阳机场是河南省重要民用航空港之一,通达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;南阳还被确定为大陆桥走廊、二湛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,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。国家东西、南北通讯光缆干线在南阳交汇,5G覆盖范围持续扩大,智慧城市云数据中心建成投用,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,被确定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、“宽带中国”示范市。
经济提速,实力增强。2024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79.08亿元、增长5.5%,规上工业增加值、固定资产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9.6%、7.0%、6.2%。争取到位政策性资金88.5亿元、新增债券资金221.4亿元。实施省市重点项目1261个、完成投资4001.7亿元,新入库“四上”企业1204家,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、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1家。西保冶材、宛西制药等12家企业入选省民营企业100强,龙成集团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,牧原集团入选中国企业500强。